秭归宜红茶业官网-秭归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秭归宜红茶业官网-秭归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新闻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秭归宜红:宜红品牌与屈原文化的对接双赢

作者:0 发布人:admin 来源: 浏览量:2066 时间:2017-06-22 17:29:57 

贫困山区如何脱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根本出路,而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主要瓶颈是缺乏农产品品牌。2016年,秭归引进“宜红”落户秭归,与秭归屈原文化和自然资源有效对接,优势互补,既能让秭归茶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带动秭归茶产业发展,又能让“宜红”品牌价值得到充分提升。

一、秭归茶业发展环境

(一)自然人文环境好。秭归县地处鄂西山区,位于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故里和美人王昭君出生地,三峡移民大县和历史文化名县,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秭归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雄伟的三峡工程、丰富的特色物产,让秭归闻名遐迩。是著名的“υ脐橙之乡”、“υ龙舟之乡”、“υ诗歌之乡”、“υ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县城先后荣获“υ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等称号。秭归县成为长江三峡地区的交通“咽喉”和物资集散地,长江经济带湖北“桥头堡”。

(二)发展资源环境好。秭归县种茶历史悠久,茶资源丰富、品质优异。陆羽《茶经》和陈宗懋等著作的《υ茶经》认为川东鄂西是茶树的起源地之一,朱自振在《υ茶经》中盖定“巴蜀是茶业文化的摇篮”。据史学考证,自唐至清代,秭归茶叶一直被列入贡品,元代贡茶“清口茶”、清代贡茶“丝绵茶”都产于秭归。秭归茶叶清香馥郁,滋味鲜爽,回味绵长,为绿茶之上品。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到秭归茶叶产区--茅坪镇兰陵溪村作过停留,写下《暮次秭归》等不朽诗篇,盛赞秭归茶叶“落爪雪芽长,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清光绪二十七年书《归州志》物产载“烹储碗中,经夜色不变”。

秭归农业基本形成了低山柑橘、半山茶叶干果、高山蔬菜烟叶规模化发展的三带经济格局。茶叶是秭归县“精品农业大县”发展战略和“两果两叶”(柑橘、核桃、茶叶、烟叶)产业布局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茶叶产业成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产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试点示范。

秭归茶叶种植总面积发展到12万亩,干茶产量达到4000多吨,产值2亿多元。全县12个乡镇102个村种植茶叶,面积过万亩的乡镇5个。按照海拔高度规划为三个优势特色茶区: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建设春前茶设施栽培区;海拔600米以下建设早春茶(明前茶)区;海拔600-1200米半高山建设名优特种茶区,主要发展丝绵茶、宜红早、本地大叶种等优质地方绿茶,适当搭配白茶和乌龙茶等高档茶品种种植。全县摸索出一条“加工销售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之路,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51家,茶叶加工企业140家。全县注册茶叶商标27家,“屈乡毛尖”、“九畹丝棉茶”被评为湖北名片产品,“屈乡”商标被评为湖北著名商标。秭归的早茶、丝绵茶以其上市时间早、品味独特、品质优良而全省闻名。

秭归发展茶业契合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绿色发展”理念。但秭归茶业总的发展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离精品农业的差距甚远,尤其是没有全国知名的“大品牌”和龙头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产品单一,一般只生产春茶,茶叶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产业链没有形成,效益没有得到显现,农民增收预期目标没有达到、影响了调整产业的积极性。亟需引进和培育“大品牌”和龙头企业落户秭归带动茶产业发展。

二、宜红茶业发展品牌强

(一)宜红茶是υ三大工夫红茶之一。“宜红”、“祁红”、“滇红”是我国红茶的三大知名品牌,宜昌是宜红茶的主产地。宜红茶叶历史悠久,已超过百年历史。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宜红茶业”)系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的直属企业,是集茶叶种植研发、基地建设、生产加工、贸易销售与茶文化推广为一体的股份制公司。宜红茶业由1950年成立的υ茶叶总公司中南区分公司发展演变而来,作为省级专业茶叶公司在历史上为湖北省茶叶的生产、加工、内外贸经营作出了重要贡献。宜红茶业以百年宜红品牌为依托,以汉口茶厂传承的工艺为基石,严选茶叶原料,精制生产,将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工艺和核心技术。宜红茶业在科技研发、市场导向、创新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大力推广楚茶文化,追求楚茶之极境,全力打造υ顶级茶叶品牌。同时,宜红茶业依托湖北茶叶优质资源,以欧盟为主要市场,开展大宗精制茶出口业务。宜红茶业现拥有“宜红”、“羽露”、“六间茶铺”等13个商标,外观设计专利7个,实用新型专利2个,拥有美术版权3个。设计生产了υ红、满江红、红粉佳人、一段香、羽露、商务茶等六个系列60多款产品,产品涵盖红、绿、白、黑、青五大茶类。宜红茶业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茶叶协会的会长单位。宜红茶业产品先后荣获2013-2014年度湖北♥受欢迎的十大茶叶品牌、第四届茶博会“金奖”、υ名优硒产品、2015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百家标准化农产品品牌”等荣誉称号。

(二)赵李桥茶厂是“中华老字号”。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赵李桥茶厂”)系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的直属企业,与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姊妹企业”。其前身为建国初对国民党时期的复兴茶厂、义兴茶行、聚兴顺茶行进行接收后成立的“υ茶叶公司羊楼洞砖茶厂”。1951年元月移交给υ茶叶公司湖北省公司接管。1952年迁址于离羊楼洞3公里的赵李桥镇,更名为“υ茶叶总公司赵李桥砖茶厂”。1957年因企业隶属关系更名为“湖北省赵李桥茶厂”。2008年企业改制后变更为“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9月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直属企业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大股东。赵李桥茶厂砖茶生产历史悠久,源自唐、兴于宋、盛于清,久负盛名。是拥有“中华老字号”和“υ驰名商标”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青砖茶”、“米砖茶”国家标准(GB)起草单位;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川”字茶的唯一传承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唯一传承保护单位;是国家定点边销茶原料储备单位,每年都按期足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边销茶原料储备任务。作为υ紧压茶行业的重点生产企业,茶厂年产量达万吨。旗下主要有“川”字牌青砖茶,“火车头”牌、“牌坊”牌米砖茶等产品,一直畅销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山西、山东、河北、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远销欧盟、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秭归宜红合作模式新

2016年7月,秭归县供销社和秭归县楚溪春茶叶种植公司开始向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和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洽谈争取合作。2016年9月27日,在秭归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的“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精准对口扶贫秭归座谈会”上,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秭归县供销社、秭归县楚溪春茶叶种植公司签订合作协议。2016年11月,秭归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秭归宜红公司”)正式注册,主要从事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等。企业的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为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股东为: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20%、秭归县兴农供销合作公司(秭归县供销社全资企业)35%、秭归县楚溪春茶叶种植有限公司45%。

“秭归宜红公司”是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意在实施“宜红”品牌战略,通过开展技术、品牌、产品、市场等“四个合作”,全面提升秭归茶叶品牌。在秭归县茶叶产区按区域布局,建设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厂6家(其中,初制茶厂5家,精制茶厂1家),茶产业交易展览中心1家。建立示范茶园2400亩以上、优质生态茶园基地2万亩以上。计划总投资11500万元以上,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带动农户20000户以上。

宜红茶业落户秭归,得到秭归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直相关部门、相关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列入秭归县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确保了秭归宜红茶业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2017年3月28日,秭归宜红梅家河茶厂投产。秭归宜红茶业项目从洽谈到投产仅7个月,创出秭归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速度”。2017年4月20日--23日,在第4届υ(武汉)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秭归宜红”受到“CCTV国家品牌计划”栏目组专访和推介。

四、秭归宜红茶业引路人

“宜红茶业”落户秭归,是省直部门??省供销合作总

社通过产业扶贫对口精准帮扶贫困县??秭归县的典范,是省属龙头企业??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县级供销合作社和民营企业合作的典范,是社(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典范,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宜红茶业”落户秭归,得到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

记、主任赵东风,省政协常委、省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张永红,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主任苏泽文等省社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准同意,得到湖北省农资集团、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真诚合作和大力支持,得到秭归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得到沙镇溪镇、梅家河乡党委政府、县直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得到宜昌市供销社的充分肯定和关心支持。

“宜红茶业”落户秭归,整合了多方资源,实现了多方共赢,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秭归县供销社和秭归县楚溪春茶叶种植有限公司精心策划和努力争取的结晶。在这个过程中,秭归县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田琳同志居功至伟。田琳,男,现年51岁,2011年2月调任秭归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主任。田琳同志迅速融入供销社大家庭,怀着“踏进供销门,就是供销人”的情怀:“不忘为农初心,把全部心思用在谋划供销社事业发展上”。在引进“宜红茶业”落户秭归和推进“秭归宜红茶业项目”建设过程中,田琳同志从四个方面发挥了引路作用。一是早谋划。田琳同志从2012年就开始谋划发展茶叶项目。曾积极争取武汉市供销合作总社所属的武汉黄鹤楼茶叶有限公司落户秭归。2014年为九畹溪镇峡口茶叶专业合作社申报了“农业综合开发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新型合作示范项目”。2015年将宜昌三峡茶叶有限公司申报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开始积极争取省供销合作总社所属的宜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落户秭归。二是搭平台。田琳同志充分发挥供销社自身优势,搭建招商引资合作平台,一手连着系统内茶业品牌企业,一手连着县内茶叶龙头企业和茶叶基地,牵线搭桥,发挥好“两个优势”,实现供销社系统优势和秭归地方资源优势的有效嫁接。三是抓协调。田琳同志积极协调争取省社领导、县委、县政府领导、市社领导、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形成合力,打通“宜红茶业”落户秭归和“秭归宜红茶业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四是细服务。从合作意向、发展规划、公司章程、汇报材料等文字起草和洽谈,到茶叶基地建设、厂房选址及建设、设备采购、茶名征集、包装设计、茶叶生产等全过程、全方位,田琳同志都亲力亲为、出谋划策、直接执笔、现场督导,把自己作为秭归宜红茶业公司的一员,完全融入秭归宜红茶业公司。